如何设计好的学校?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整个GDP水平不断上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同时国家也有经济和实力来推动教育建设的发展。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分享:数据显示,我国从2000年以来,学校建设有了很大变化,从2014年新建学校建筑面积有2000多万方,如果按照一所学校2万方计算,差不多有3000所左右的学校。具体以杭州为例,未来三年杭州主城区要建105所学校。无论是从国家数据还是从一个城市数据来看,都可以感受到在最近几年,学校新建或改扩建规模都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如何建设好的学校,变成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杭州工业区学校建设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将会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应该怎样建设一所好学校,如何提升中国学校的建设基础建设水平,如何能够从教育设计的实际需求,从未来学生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从教育装备技术的改进等等多个角度看待学校基础建设。其中涉及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设计问题,也不是存粹的建筑设计问题,可能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一、中国学校建设的挑战以及问题从三个方面分享我国学校设计基本情况:1 我国学校设计面临的基本问题2 在这些解决问题时,应该如何认识未来的学校教育空间3 当设计一所好的学校的时候,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思维,更好服务学校设计背后技术支撑条件已经发生很多变化。但为何课堂布局,或者是教学空间却没有很大的变化。难道学校不需要改变吗?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变化的?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个人觉得有很多原因导致今天国内学校没有很大变化。相比国外学校,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学校建筑空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月前在北京我参加的一次学校建设会议,一些来自国外发达地区的学者分享给我他们国家学校空间设计的时候的一些思考,很明显感觉到其他国家的教育空间和我们的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的学校设计非常强调一栋建筑体内部的平面布局以及每一个空间的具体教学功能。而国内的建筑事实就是,聚焦点都在建筑立面、总体布局上。个人认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可能还包括一种支撑的理论基础。这种现象可能跟中国设计界,教育界、学校基础建设界等等很多不同层面的人的观念和行为联系在一起。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单一现象,而是群体性的集体共识。这种共识,如果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对比,就可以看到彼此之间的一种不同和差异,也可以看到国内外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人为因素导致学校建设不合理今天国内学校建设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个人认为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场地问题。很大比例的学校在规划选址时的场地条件是不适合建设学校的。例如将学校建在地震断裂带上,建在毒场地上,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右边的图片是某地的一所初中,所在区域有一个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在规划时当地即规划了相关企业也规划了相关学校。但在学校建成连年后,这个经济开发区引入了两家污染企业。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过12个小时就需要进行一次尾气排放,这些气体都都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直接导致这所学校在尾气排放阶段无法正常教学。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一些其他问题。如指标设定不科学。容积率建筑密度而在国内建筑规范里规定,幼儿园要求建造高度不超过3层,那四层空间如何利用?显然不能够作为普通教室使用,只能来做一些辅助用房,但辅助用房在平面布局在上面这张图中是很不合理的,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我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幼儿园设计是否可以引入新的设计结构,像lofter结构来解决这种困难,这种结构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相同建筑高度的情况下更好的解决建筑面积不足的问题,因为在lofter上面可以解决老师办公空间的问题。但是,采用这种结构后,15米的建筑高度设计3层lofter结构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是16m就比较好解决了。但是当地规划局规定建筑高度不能超过15米。对于学校的用地,也没有很好的落实一个关键政策:教育优先发展。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教育优先发展一说,教育发展要置于经济宏观发展的前面,包括教育相关投入优先保障,经济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要有限考虑学校规划等等.但实际情况是中小学用地往往是一些边角的用地居多,很少把最好的土地让步给教育用。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学校选址上可能有很多不合理的问题。第二个因素就是,投入不到位或投入不足以及外部评选的问题公建学校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1:面积规定太死,对于学校空间灵活性,建筑用地或者建筑余地问题考虑不到位。2:每平方米单位造价规定较死,很多学校建筑要做的很好,不单单是毛坯房的设计和经费问题,还有学校文化和室内设计,但往往由于经费而搁置。所以总投资量可能普遍存在不足。我也经常被邀请,作为评标专家去帮助甲方进行学校设计,自己也参加过学校的一些邀标设计。在这些体验过程中,可以经常看到,有时甲方邀请的一些评标专家在评学校建筑设计时往往伪专家比较多,所谓伪专家,就是他有一些建筑学背景但是在学校设计领域往往懂的不太多,这样一些专家在评学校建筑时往往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对建筑的理解,导致最终评选结果往往存在一些差距。评标过程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真正的使用方,比如学校,老师很少能够参与到评标的过程中去,导致甲方或者使用方的一些实际使用需求往往在评标方案里不能够得到很合理的表达。最后,在学校设计中,更大的问题是国内设计能力的问题。学校空间从比较简单或者比较简约的一种基本认知,可能觉得,目前国内教育界、学校设计界缺乏很好的沟通,这种缺失使得学校在设计上出现很多问题2016年10月28日在北京有一个关于教育建筑的会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举办。但从会议名单可以看出,有很多设计师参与,来自教育界的声音却很少。目前总体上,学校设计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关注,但大量声音主要还是来自于设计界。设计师在对学校问题探讨时,从教育的一些理论,从学习科学、学习心理学、学校文化等等一些角度去探讨的真的很少。这可能是目前学校设计上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建筑师设计师对于学校建筑应该如何设计,从他们的角度探讨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只是从加强教育事业,从教育的观点来结合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来看待学校建设问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通过学校设计,将建筑学力量和教育学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对话,这样未来国内学校设计可能会设计的更好一些。从国外比较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个人看过不少国外文献,当去阅读国外对于学校建设的一些理论时会猛然发现,国外很多理论学者并不是来自建筑设计学院也不是做建筑设计的,很多是来自教育学、建筑学,但在国内,这些真的很少。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就国内目前状况,我们如何设计好的学校?教育观一个月前,我遇到一位日本教授:长泽悟。他曾经在国内出版过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校建筑领域的专著。他和我分享了一个观点,建筑立在土地上面,而建设学校,是将学校立在观念上面。我个人非常认同。其他的很多建筑,如住宅、商业区、写字楼,它只需要把建筑立在土地上面,把建筑面积做出来,很多设施、功能可以在以后进行陆续的优化。但是学校建设却不是。学校从一开始设计时就有特殊需求,需要做很多的提前统筹规划,背后涉及很多观念,如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课程观念,学校技术观念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学校确实是建立在观念上面的。把教育观念立在学校建设之上时,就牵扯出又一个问题:在进行学校建设时究竟需要怎样的观念。每个学校的观念都有差异,但在宏观层面上又有一些共性的认同。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观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课堂传播昨天的知识是否能解决明天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值得去研究。我们的孩子真的可以用昨天的知识去解决明天的问题吗?个人认为,明天的问题还是要未来的技术去解决。未来一代要用还未发现的技术去解决即将发生的问题。对于未来孩子而言,未来是不确定的,是充满挑战的,对于现在学生,重心并不是在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来讲,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在学习空间的规划建设上,应该从怎样更好进行知识的灌输与传播,转变到怎样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怎样用合理的空间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有四个重新认识分享给大家。重新认识学生。网络技术重新认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对于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慢慢从教的怎么样转变为究竟帮助学生学的怎么样。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意味着课堂的主题慢慢还给学生。老师在教育中更多的是在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这个世界,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这就导致学习资源如课堂设置、桌椅布置等等一系列的空间规划产生很大差异重新认识学习。空间规划重新认识学校。学校空间是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以及混合空间包括对话交流中间整合在一起,不是单独的一种类型,以往将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后勤服务区,如今从学习空间的角度,如何构造学习空间的搭配打造以适应不同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美丽学校建设的全新思维学校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它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杂的问题。学校空间在打造上需要越来越关注更多学科领域的问题,需要倾听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就此我提出几个问题很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学校设计有了设计规划后,是否应该马上找设计师。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而因该思考,究竟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我们要怎样去建构属于这所学校的空间,需要更多的去思考这所学校独特的思维,独特的定位,独特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多的交流,前期的教育学思维,教育理念,定位等等就显得很重要。在学校设计时,进行设计规划、立项前,学校的理念,需求究竟是什么,在甲方下建筑任务书之前,需要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对学校空间设计提出新的需求。创造性思维这样的一种设计手法和理念,在任何一所学校进行设计前期对学校进行一些研究和概念设计,越来越多的得到各地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项目推进。学校设计仅仅指建筑设计吗?弱电智能我们怎么看待规范规范很重要,是我们进行设计时的导引,但在实际设计时又带来很多限制。如今如何看待规范并超越规范,变成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思维上也要从基于标准的思维转向基于需求的思维。在学校空间规划设计上,如果可以对打造的空间从需求的角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校园理念的角度进行合理解释,这样就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需求支撑,设计也就变得合理。而如今很多学校空间,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没有很合理的解释。创新设计传统的全封闭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是否可以引入半开放甚至全开放的教育空间,这种建筑模式的转变,对于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余地。比如这张图,这种可移动桌椅布置以及开放式空间规划,目前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对于学生合作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教学模式的转变都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重视校长的空间领导作用随着学校建设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校长在学校空间打造时的参与度。校长的空间决策与校园空间需求观念、教育学以及学校文化观念等对于学校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这方面也会作为以后的一个探讨话题。*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